渦輪是航空發動機中熱負荷和機械負荷最大的部件,其中渦輪葉片的工作環境尤為惡劣,在發動機循環中,承受著燃燒后的高溫高壓燃氣沖擊,其制造技術也被列為現代航空發動機的關鍵技術。發動機性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渦輪進口溫度的高低,而渦輪葉片材料的影響限制了其溫度的控制。

為提高渦輪葉片的性能和使用壽命,進而提高發動機的性能,采用氣膜冷卻技術具有其代表性,同時對氣膜孔加工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

日前,在中國科學院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開發出國內最高單脈沖能量的26瓦工業級飛秒光纖激光器,研制出系列化超快激光極端制造裝備,實現了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氣膜孔的“冷加工”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航空發動機(資料圖)
在航空領域,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其制造水平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科技、工業和國防實力。
當前,我國已啟動實施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重大專項,力爭突破“兩機”關鍵核心技術,推動“兩機”產品研制。然而,現有加工手段容易導致航空發動機關重件出現各種制造缺陷,嚴重影響了新一代航空發動機的研制和生產。在航天領域,衛星電推進器等關重件存在微米級加工精度、高表面質量、大幅曲面薄壁結構等極端制造瓶頸,極大影響了航天飛行器的性能、壽命及可靠性。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瞄準航空、航天等戰略領域對極端精密制造裝備的重大需求,在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重點專項(弘光專項)項目“航空航天發動機極端精細制造裝備”等的支持下,在國際上率先突破了小空腔(0.5毫米)葉片對壁無損傷微孔加工的世界技術難題,在國內率先攻克了高精度、三維可編程、異型微結構掃描成形技術,實現了超高精度(±2微米)及異型氣膜孔的高品質加工,為新型航空發動機葉片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航空發動機(資料圖)
在弘光專項項目支持下,西安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實現了系列化超快激光極端制造裝備的產業化。截至目前,已建成1條核心部件及3條極端精細制造裝備的中試生產線,相關產品已在中國航發商發、中國航發西航、中國航發黎明、貴陽精鑄、中國航發航材院等20余家航空航天領域優勢單位得到應用,為我國航空航天發動機關重件加工提供了新的加工手段和裝備,有力地推動了我國航空航天發動機領域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

▲
系列化超快激光極端制造設備
可滿足各領域對超精細冷加工的制造需求
針對航空領域,在國內率先利用超快激光極端制造技術攻克了新型超高溫單晶材料和高精度復雜微結構制造難題,實現了對高壓渦輪葉片氣膜孔的“超精細冷加工”,解決了現有電火花、長脈沖激光加工工藝存在重鑄層、微裂紋、再結晶等缺陷的問題,完成了國產發動機多型號、多批次高壓渦輪單晶葉片的氣膜孔加工及驗證,為國產大飛機發動機換上“中國心”打下堅實基礎。
同時針對航天領域,攻克了50±2微米高品質鉆孔技術,將航天推進器流量控制板的控制精度提升三個數量級(由毫克/秒提升至微克/秒),減少燃料攜帶量約20%,并成功應用于世界首套在軌驗證的磁聚焦霍爾推進系統,促進了航天推進系統升級。
來源:航空制造網
資料源:軍報記者,西安日報,航空制造網
由興迪源機械編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以上觀點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在航空航天裝備中,鈑金類零件占總零部件數量、制造工作量占全機工作量均在20%以上。針對目前航空領域對鈑金零件的輕量化及整體化發展的迫切需求,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技術團隊博士生馬彥、徐勇副研究員及張士宏研究員等人與沈飛、成飛和河南孟電集團興迪鍛壓設備有限公司合作,通過將充液拉深成形技術與高速沖擊成形技術相結合,提出了一種新型沖擊液壓成形技術。(詳細可閱讀我司曾經發布過的文章:興迪源機械助力我國航空航天鈑金制造業發展——新型高能率沖擊液壓成形技術裝備橫空出世!

科技感與時尚感并存——
新型高能率沖擊液壓成形設備的“定妝照”,
以及中外研究團隊成員
我國的液壓成形技術和設備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而興迪源機械通過多年來潛心鉆研和技術儲備,如今已成功研制出一系列可工程化應用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流體高壓成形智能裝備,如大噸位全伺服管材內高壓成形設備、板材雙向充液拉深成形設備、高溫氣脹成型設備、金屬波紋管液壓成形專用設備、快速水脹成形設備等,正在部分或全面取代昂貴的進口設備,深受來自國內外各行業用戶的好評。
興迪源機械攜手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成功研發出的新型高能率沖擊液壓成形技術裝備,有望進一步推動我國航空航天的汽車制造業輕量化智能成形技術,特別是以低塑性材料和復雜結構管/板類零件成形為代表的液壓成形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為高性能輕量化零部件提供國際領先的高效率、短流程、綠色智能制造的前瞻性技術支持。